记者 何 聪 姜 峰
2017年09月14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清华大学教授梅生伟(左三)与青海高校学子座谈。 |
![]() |
海东市瞿昙镇台沿村牧家乐主人董夏杰、薛常梅夫妇与孙子共享天伦之乐。 |
![]() |
养殖大户陈生财在给牛添草料。 |
听!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上,经济社会发展足音铿锵。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当下青海脉动的最强音,那就是“变”。
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这“四个转变”,是青海省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深化省情认识的思路创新,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径。
握准时代脉搏,青海正在迎来“华丽变身”。
生态火车头 拉着青海跑
大江河、大草原、大湿地……青海丰富的生态资源,令人艳羡。
影响大、贡献大、责任大、价值大……虽是经济小省,但青海在全国生态格局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极为突出。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青海省委鲜明提出,“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是“立省之本”。
梳理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生态”一词出现多达121次。毫不夸张地说,“生态火车头,拉着青海跑。”
这个“立省之本”,关键在“变”,在于能否同时打好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两张牌。
如何变?柴达木盆地,一个个大型风电场、光伏电站“追风逐日”,为青海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充电蓄能”。三江源头、康巴藏区,歌声悠扬、舞蹈欢快、美味喷香,令游客流连忘返。生态文化旅游,对于性格外向、能歌善舞的藏族而言可谓“无师自通”……
将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高原大地的实践中开花结果。
凝心更聚力 团结促进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欢快的锅庄舞是西宁诸多广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锅庄,让才吉和马华从陌生人成为好朋友。“我退休后想找点事干,就到广场上学跳锅庄。才吉主动教我,现在她不仅是我的教练,还是我的好姐妹。”
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和谐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这是青海省情之要,其核心就是凝心聚力。”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青海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这面旗帜,努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
转身谋全局 力避边缘化
8月20日10时3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青海·格尔木—俄罗斯·彼尔姆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格尔木站驶出。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趟整装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的开行,极大地扩展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青海晶洁镁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宁介绍,“以前走海运,先把货物运到天津,再运往俄罗斯,绕道折腾一圈,最快也得3个月。”如今,货物可一站式运抵俄罗斯,而且时间缩短至十几天,效率提高了6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青海省委强调,“